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从满族的祭祀看民族的内向凝聚(论文提要)

李治亭


  祭祀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正是这一独特文化的世代传承,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内向凝聚,成为各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。
  中华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各自都有本民族的祭祀文化,满族是生长在东北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。如果从17世纪30年代新的满族共同体形成之时算起,它又是我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。在明末由于它的崛起,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。它以一个人数少、势力弱小的民族,不断打败庞大的明王朝,扫荡了李自成、张献忠、南明等各大军事集团的势力,一统天下,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,靠的是什么?除了军事上的骑射长技,从根本上说,靠的是文化,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进取精神。其民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民族的祭祀文化,特别是在满族形成过程中,在登上中国历史舞台,勇猛进取中原时,不断产生的民族向心力,把一个分散的民族凝聚成强大的整体。在吸收其他民族主要是汉、蒙文化后,又凝聚成以满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大家庭。
  满族的祭祀已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。如同人类初始阶段,其祭祀起源于图腾崇拜。满族的先民信仰“万物有灵”,如乌鸦、喜鹊、狗等动物,即是他们的主要的崇拜之物。由此发展成萨满的祖先崇拜,其祭祀也由野祭发展到家祭。
  满族祭祀文化的内涵多种多样,即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,但归纳起来,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祭天神。满族的先民最敬畏的就是上天,在清早期的各种官方文献中,充斥了敬天祭天的记载。在民间,家家户户“立竿祭天”,此竿称神竽,祭祀冥冥上天。竿上设一斗状容器,放置米、肉,给乌鸦、喜鹊食用,也是对它们的祭祀。统治者则以国家的名义祭天。努尔哈赤称汗时,对天焚香叩拜;上尊号时,“走出衙门,对天叩头三次”。皇太极获元朝传国玉玺,率群臣对天三跪九叩首。与诸部蒙古结盟,必设祭坛拜天,杀白马,对天盟誓。后金建国初,在都城赫图阿拉城建一“堂宇”,称“堂子”,为固定的礼天之所。后迁都辽阳,再迁沈阳,最后定鼎北京,皆在城内或宫内设堂子,举凡国中大事,如军事、喜庆、节日等,皆到堂子拜天。入关后,建天坛拜天。祭天已成为满族民间社会生活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。
  二是祭祖先。有血缘关系的已故尊长皆为祖先神,设牌位于家中,世代祭祀不绝。皇室中的列祖列宗供奉在太庙内。祭祖亦是国中大典。已故名臣虽属非血缘,则建贤良祠,享受四时祭祀。历代名君名臣都受到祭祀。在地方,专建祠堂,选取为百姓怀念的廉吏,名流入祠,受到当地官民的共同祭祀。关羽作为受世代崇敬的人格神,满族及清朝也奉为祖先而世代隆重祭祀。
  满族先民祭天祭祖的文化丰富多彩,与中原华夏“敬天法祖”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,虽然形式有些差异,其两者的内涵都是相通的。从满族的祭祀文化,可以认为。炎黄子孙与周边诸民族,本是同根同源,差别则在于各有本民族的文化创造,故造成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的格局。
  值得注意的是满族入主中原,建立君临天下的清朝之后,从清世祖福临到清宣统溥仪的260多年间曾多次祭祀黄帝。特别是“康乾盛世”之际,祭祀仪式更加隆重。规模也更加宏大。这对中华各民族的统一与融合无疑有重要作用和影响。
  祭祀从意识形态上给全民族规定了一个共同的信仰,共同的理念,进而形成民族的统一意志。历史证明,只要民族的祭祀文化传承下去,这个民族共同体就不会衰亡。
  

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/黄帝陵基金会编.——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7.09

您是第 位访客!